今天及明天大除夕早上低溫,巿區約11度,新界可能在10度以下,農曆新年假期仍然清涼至寒冷,多雲有雨,屬於「濕冷」。
梁林都冇份,未來特首會是新面孔
偶然看到曾鈺成談特首選舉,本打算用最大耐性看完它,結果還是看不完。在建制派中,曾鈺成算是頭腦比較清醒的人,至少能把想說的說清楚。
曾鈺成的問題是他從頭到尾臉上都浮現一種不懷好意的奸笑,滿肚密圈居心叵測,是喜歡賣弄小聰明的人。這種笑讓人感覺奸詐浮滑,對於做政治評論者來說,是一個致命傷。
不過,曾鈺成的意思我還是明白了,他基本上判斷梁振英與林鄭不會同台競選,前後特首同台對陣,互揭瘡疤,有礙觀瞻,這倒是有道理的。照此推論,若中央給梁振英,林鄭就會棄選,若中央給林鄭,梁振英就會棄選。
這一屆特首選舉不大可能會有從前的選前辯論。中共已絕對控制特首選舉結果,細節只是如何分配選票而已。一千五百個選委,每個人都有中聯辦工作人員負責跟進,選前議論盡可滿天飛,到臨投票前一兩天,工作人員給每個選委打電話,只要交代「你投一號」﹑「你投二號」,不需五分鐘,問題已解決。
一千五百個選委,用不同顏色的筆圈定,保證內定的特首選票接近或超過一千,其餘的分豬肉咁分,根本費事搞什麼辯論,辯論也只是一場鬧劇而已,白白丟人現眼。
但未來特首,只有梁振英與林鄭二選一嗎?這又未必。中央屬意誰做特首,不是看誰得寵,誰賣命,而要看中央想叫這個特首做什麼。梁振英早已傳說是地下黨員,林鄭上台前也可能秘密宣誓入黨,兩人都是自己人,但未來特首作什麼用,要看中共打算如何處置香港而定。
自國安法和新選舉法頒下,香港大局已定,就是「二次回歸」﹑「全面管治」,這已沒有疑問。民主派頭面人物都在牢裡,民主派黨團紛紛解散,自由派傳媒沒有生存空間,法庭已成行政機關僕從,習近平對香港還有什麼不放心?
社會動亂已平息,政治運作可掌控,剩下的,就是如何重新發揮香港對大陸的價值的問題了。中共是徹底的機會主義者,每逢大鑊嘢,事件平息後,都會對民眾作一點讓步,重新討好百姓,俘獲民心,以此鞏固他的統治。
三年大饑荒後,劉少奇實行農村「三自一包」,文革後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,都是同樣的政治手腕。香港經過反送中折騰,五癆七傷,西方國家對中共的殘暴一目瞭然,此後的特首,最重要是為香港療傷,恢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。
這件事梁振英與林鄭都做不到,兩個人的形象太差,林鄭更身居被制裁之首,如何與西方打交道?中共雖然口硬,但對與西方修好內心焦灼,如果能借香港一條通路,與西方修好,至少攝取現成的好處,那也好過徹底孤立。
另一方面,中共也要著手安撫香港人。六成香港市民反共,這有損執政的合法性。六四前各省市上街民眾不計其數,事後慢慢收買人心,才有二三十年的發展。如何改變香港人愛國與反共之比例,是未來特首首要任務。因此,中共一定不會起用梁振英與林鄭,因為此二人都惡名昭著,用他們只會壞事。
新人新作風,注重經濟民生,改善社會氛圍,慢慢做功夫,把黃藍比例調整到五五比,甚至倒六四比,那至少證明中共得人心,港人擁護習近平,一國兩制繼續有效。
中共口頭上說不容美國干涉內政,其實內心虛怯。當初要調深圳武警入港鎮壓,還要問准特朗普,特朗普一聲「不」,鎮壓之事即按下不表。之後為國安法,楊潔箎特地面見蓬佩奧求取支持,結果也碰了一鼻子灰。欲與美國修好,正愁沒有路徑,若香港情況緩和,美商滿意,對大局之排險,當然有正面作用。
未來中共對港政策會走向緩和,收買人心,討好國際,一則改善外部環境,二則對和統台灣多一點示範作用。雖然都是主觀願望,但論強硬已足夠,無須梁林火上澆油,論讓步則需要一個新面孔取悅內外。
用梁林只會更激怒港人,讓民主國家更疏遠,用新人面目不清楚,內外關係從頭做起,容易調整政策以適應新形勢。梁林二人即使只有一人出選,也很可能只是陪跑,到最後一刻,中共示意勸退,他(她)又能怎麼樣?
中共雖放言不惜與美一戰,其實並無戰意,在香港問題上放軟身段,一則收經濟效益,二則改善形象,不管如何,總好過目前無路可走的困境。下任特首誰屬不是小事,此所以至今仍毫無動靜的理由。